ZBLOG

局域网内使用TCP通信,从发送到接收一般耗时多少

在局域网(LAN)内使用TCP通信的耗时通常略高于UDP,但仍在 0.2ms 到 5ms 范围内。具体延迟受以下因素影响:


关键影响因素

  1. TCP协议开销

    • 三次握手:首次连接需额外 1~2个RTT(例如首次请求可能增加1ms~3ms)。
    • 可靠性机制:ACK确认、重传、流量控制等会引入微小延迟。
    • 拥塞控制算法(如Cubic/BBR)可能动态调整发送速率。
  2. 网络设备性能

    • 交换机/路由器处理延迟与UDP类似(0.01ms~0.1ms),但TCP的流式特性可能导致更多缓冲区排队。
  3. 系统内核处理

    • TCP协议栈复杂度更高(如内核的tcp_input处理、滑动窗口管理)。
    • send()/recv()系统调用和上下文切换时间(若频繁调用小包)。
  4. 数据包大小与窗口

    • 小包(如64字节)受协议头开销影响更大(20字节TCP头 + 20字节IP头)。
    • Nagle算法(默认开启)可能合并小包,增加少量延迟。
  5. 应用层逻辑

    • 接收端缓冲策略(如SO_RCVBUF大小)、多线程竞争锁等。

实测建议

  • 工具测试: “`bash

    使用iperf3测试TCP吞吐与延迟

    iperf3 -c <目标IP> -t 10

# 结合tcptraceroute或ss命令分析路径 ss -tpi | grep <端口>

  • 代码级测量:通过高精度时钟记录send()recv()的时间差。

典型场景参考

场景 平均延迟
同交换机直连(已建立连接) 0.2ms~1ms
跨交换机/VLAN 0.5ms~3ms
高负载或长路径 2ms~5ms+

优化建议

  1. 短连接场景

    • 复用连接(HTTP Keep-Alive或自定义长连接),避免频繁握手。
  2. 低延迟调优: “`bash

    关闭Nagle算法

    setsockopt(fd, IPPROTO_TCP, TCP_NODELAY, &enable, sizeof(enable));

# 调整内核参数 sysctl -w net.ipv4.tcp_slow_start_after_idle=0 sysctl -w net.core.rmem_default=16777216 “`

  1. 高性能场景
    • Kernel Bypass方案(如DPDK、Solarflare)。
    • Userspace TCP栈(如mTCP)。

如果需要确定性低延迟,可权衡UDP+自定义可靠性机制。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dn.0voice.com/?id=8348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3007537140

上班时间: 10:30-22:30

关注我们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