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ipvs的实现dnat代码流程

IPVS(IP Virtual Server)是 Linux 内核中实现的一种负载均衡技术,它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并可以在网络层(Layer 4)进行负载均衡。DNAT(Destination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其中一种流量转发模式,用于将进入的请求重定向到后端服务器。

下面是 IPVS 中实现 DNAT 的代码流程的大致概述,主要从内核中的实现角度来看:

1. 网络数据包接收

  • 当数据包到达系统时,它首先被传入网络栈的入口。在此过程中,内核会根据路由表和规则判断如何处理这个数据包。

2. IPVS 钩子

  • 在 Linux 内核中,IPVS 使用 Netfilter 框架来捕获传入的数据包。它在 ip_vs_in() 函数中进行初步处理。
static unsigned int ip_vs_in(void *priv, struct sk_buff *skb,
                             const struct nf_hook_state *state)

3. 匹配虚拟服务

  • ip_vs_in() 中,内核会查找是否有与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标地址(VIP)相匹配的虚拟服务定义。这通常涉及到遍历 IPVS 配置结构体中的虚拟服务列表。
svc = ip_vs_lookup_service(...)

4. 查找真实服务器

  • 一旦找到匹配的虚拟服务,下一步是根据配置选择一个后端真实服务器(RIP)。这一步骤可能涉及使用负载均衡算法,如轮询、最少连接等,以确定要转发给哪个真实服务器。
real = ip_vs_choose_real(...)

5. 修改目标地址

  • 找到后端真实服务器之后,DNAT 就开始发挥作用。需要修改原始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将其改为真实服务器的 IP 地址。
skb->nh.iph->daddr = htonl(real->addr);

6. 更新校验和

  • 修改了目标地址后,需要更新数据包头部的校验和,以确保其他设备能够正确地处理该数据包。
ip_send_check(skb->nh.iph);

7. 数据包转发

  • 最后,通过调用相应的发送函数将修改后的数据包重新发送出去,此时目标已经指向实际提供服务的真实服务器。
nf_reset(skb); // 清理NF标志位
netif_rx(skb); // 向下传递数据包至网络接口

小结

以上步骤概述了 DNAT 在 IPVS 中的实现流程。具体代码细节可能因 Linux 内核版本而异,但整体思路大致相同。核心是在于如何利用 Netfilter 提供钩子接口,在接收到网络请求时查找对应的虚拟服务,并动态修改目标地址,从而实现高效流量分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DNAT 实现还需考虑各种边缘情况,例如防火墙规则、连接跟踪等,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数据流向。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dn.0voice.com/?id=5561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3007537140

上班时间: 10:30-22:30

关注我们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