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服务化架构模式、Mesh化架构模式、Serverless模式、存储分离计算模式、分布式事务模式、可观测架构、事件驱动架构, 这些是云原生的架构模式,如何理解

当然可以。这些模式共同构成了现代云原生应用架构的核心。它们不是相互排斥的,而往往是相辅相成、组合使用的。下面我将逐一解释这些模式,并说明它们如何协同工作。

1. 服务化架构模式

这是云原生的基石。

  • 核心思想:将一个庞大、复杂的单体应用,拆分成一组小的、松耦合的、可独立部署和扩展的服务。
  • 主要形态
    • 微服务:这是最典型的代表。每个服务围绕特定的业务能力(如用户服务、订单服务、支付服务)构建,拥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和技术栈,通过轻量级API(通常是REST或gRPC)进行通信。
  • 如何理解:想象一个大型电商网站,不再是“一个”巨无霸程序,而是被拆分成“用户中心”、“商品目录”、“购物车”、“订单系统”、“库存管理”等多个独立的服务团队。每个团队可以独立工作、升级而不影响其他团队。
  • 价值:提升开发速度、增强系统弹性、便于技术异构和独立扩展。

2. Mesh化架构模式

这是服务化架构演进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用于解决服务间通信的复杂性。

  • 核心思想:将服务间通信、可靠性(如重试、超时、熔断)、安全性(如mTLS)、可观测性等逻辑从业务代码中剥离出来,交给一个独立的基础设施层来处理。
  • 主要技术服务网格,例如 Istio、Linkerd。它通常由一组轻量级的网络代理(Sidecar,如Envoy)组成,这些代理会透明地注入到每个服务实例旁边,接管所有进出该服务的网络流量。
  • 如何理解:继续上面的电商例子。以前,每个微服务都需要自己编写代码来处理“如果订单服务挂了怎么办?”、“如何加密与用户服务的通信?”等问题。现在,这些烦人的“交叉关切”工作都交给了Sidecar这个“贴身秘书”。开发者只需专注于业务逻辑(比如如何处理下单),而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性等由Mesh层统一保障。
  • 价值:解耦非业务功能,使应用代码更纯粹;为整个应用提供统一的流量控制、安全策略和可观测性底座。

3. Serverless模式

将“无需管理服务器”的理念推向极致。

  • 核心思想:开发者只关注编写和上传函数或应用代码,完全无需关心服务器的配置、维护、扩缩容等运维工作。平台会根据请求自动分配和释放计算资源,真正按使用量付费。
  • 主要形态
    • 函数即服务(FaaS):如AWS Lambda, Google Cloud Functions。响应事件(如HTTP请求、文件上传、消息到达)执行一小段代码。
    • 后端即服务(BaaS):如云数据库、云存储、身份验证服务等,将这些后端组件也作为即用型服务。
  • 如何理解:你不是租用一台虚拟主机(VM)或容器来运行你的网站后台,而是直接写一个handleHttpRequest函数。当有用户访问时,云平台自动启动一个临时环境来运行你的函数并返回结果;没有访问时,你不需要为任何闲置的计算资源付费。这就像用电一样,按开关灯就亮,你不需要自己维护发电厂。
  • 价值:极致的运维简化、成本优化(只为实际计算付费)、无限的弹性伸缩能力。

4. 存储分离计算模式

这是实现弹性伸缩和Stateless(无状态)应用的关键设计。

  • 核心思想:将应用程序的状态(数据)从其业务逻辑(计算)中分离出来。计算节点本身不保存任何持久化数据,所有状态都存储在外部的共享存储服务中。
  • 如何理解:在传统架构中,Web服务器可能将用户会话存在本地内存中;在存储分离模式下,会话数据会被存入外部的Redis或数据库。这样,任何一个计算节点(容器/Pod)都可以处理任何用户的请求,因为请求所需的状态不在本地。这使得我们可以轻松地创建或销毁计算实例来实现快速扩缩容和故障恢复。
  • 价值:是实现高可用性和弹性的基础;简化了应用的部署和管理;是Kubernetes等编排系统中Pod设计的核心理念。

5. 分布式事务模式

在微服务和数据分片的背景下,保证数据一致性的挑战性方案。

  • 核心思想:当一个业务操作需要跨多个独立管理的微服务和数据库进行更新时,如何保证所有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
  • 常见模式
    • SAGA模式:将一个长事务拆分成一系列本地事务。每个本地事务提交后,会触发下一个事务。如果其中一个失败,则会触发一系列补偿事务来回滚之前已完成的步骤。
    • TCC模式 (Try-Confirm-Cancel) :分为三个阶段:“尝试”阶段预留资源;“确认”阶段正式提交;“取消”阶段释放资源。
    • 基于消息的最终一致性。
  • 如何理解: 在电商的“下单-扣库存-付款”流程中,“下单”(订单服务)、“扣库存”(库存服务)、“付款”(支付服务)是三个独立的事务。SAGA模式会先执行“下单”,成功后再执行“扣库存”,如果扣库存失败,则触发补偿操作“取消订单”。
  • 价值: 在分布式环境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数据一致性保障机制。

6. 可观测架构

不仅仅是监控,“洞察系统内部状态的能力”。

  • 核心思想: 通过收集和分析系统的外部输出数据来理解和诊断系统的内部运行状况。

  • 三大支柱:

    1. 日志: 记录离散的事件。(发生了什么?)
    2. 指标: 记录随时间聚合的数值。(系统整体表现如何?)
    3. 追踪: 记录单个请求在分布式系统中流经所有服务的完整路径。(为什么慢?问题出在哪一环?)
    4. (现代实践中常加入第四大支柱——持续剖析)。

    结合这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的视图


###总结与关系

这些模式共同描绘了一幅云原生应用的蓝图:

  1. 你首先通过服务化/微服务(1)拆分你的应用。
  2. 随着服务数量增多,引入Service Mesh(2)来优雅地管理复杂的服务间通信,并为可观测性(6)提供数据基础.
  3. .为了极致弹性和降低成本,你可以将部分或全部服務改造成Serverless(3). 4..无论采用哪种计算模式,都要遵循存储分离(4)的原则,以实现无状态和弹性. 5..在这些分布式的服務之间,通过分布式事務模式(5)来保证关键的業務一致性. 6..在整个系統的生命周期中,依靠强大的可观测架构(6)來洞察一切,发现问题并驱动优化.

最终,事件驱动架构(7)作为一种设计范式贯穿其中,它将服務解耦得更彻底,让系統能够异步、高效地响应各种内外部事件.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系统地理解这些重要的云原生架构模式!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dn.0voice.com/?id=8516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3007537140

上班时间: 10:30-22:30

关注我们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