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etFreeFrame
函数中,通常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可用的帧(即状态为 READY
或者其他代表空闲状态的标志),而这个函数可能是为了获取一个新的、可用的帧供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判断 index != mCurrentUsingBufferIndex
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几种:
理由
寻找可用帧:
- 在
getFreeFrame
中,你可能只关心找到任何状态为READY
的帧来进行分配,而不是担心该帧是否是当前正在使用的帧。因为一旦找到,它就会被标记为使用(例如设置成USING
状态)。
- 在
逻辑不同:
- 在
pop()
方法中,主要目的是从队列中取出一个正在准备好的帧,并且要确保不重复使用当前已经在用的帧。而在getFreeFrame
中,目标是单纯查找并返回一个空闲或可用的帧。
- 在
状态更新:
- 如果
getFreeFrame
找到了一帧并将其标记为使用,那么后续再对比是否和当前索引相同实际上没有意义,因为这正是它被调用的目的:从空闲状态变更为正在使用状态。这也是为什么不需要先判断。
- 如果
多线程安全性:
- 可能设计上已经考虑了多线程环境中的锁机制或原子操作,因此即使选择了当前索引,也能通过合理的控制保证程序逻辑的一致性。
总结
总之,在不同的方法中由于逻辑和目的不同,会导致条件检查有所差异。在实际设计时,需要清晰区分每个函数的职责,以及如何管理资源状态,以避免潜在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了解具体实现,可以参考整体设计文档或者代码注释来确认这部分设计思路。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