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代码是在VPP(Vector Packet Processing)中使用的,它涉及到流表(flow table)的初始化过程。
首先,通过BV(clib_bihash_init)(&fm->flows_ht, "flow hash table", FM_NUM_BUCKETS, FM_MEMORY_SIZE)
语句,对一个名为fm->flows_ht
的二元哈希表进行初始化。这个哈希表用于存储流信息,并且被命名为”flow hash table”。其中,FM_NUM_BUCKETS
表示哈希桶的数量,FM_MEMORY_SIZE
表示用于哈希表内存管理的总大小。
接下来,在之前初始化了流表的基础上,使用以下代码:
flow_info_t *flow;
pool_get_aligned(fm->flows, flow, CLIB_CACHE_LINE_BYTES);
pool_put(fm->flows, flow);
这部分代码是从名为fm->flows
的对象池中获取一个大小为CLIB_CACHE_LINE_BYTES
的内存块,并将其分配给指针变量 flow
。然后立即将该内存块返回给对象池。这样做可能是为了提前预分配一些流信息所需的内存块。
综合起来看,以上两段代码实际上完成了对流表和相关数据结构进行初始化和预分配操作,以便后续在处理网络数据包时能够高效地插入、查找和删除流信息。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