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详细讲解下下面代码意思static uword load_balance (vlib_main_t *vm, vlib_node_runtime_t *node, vlib_frame_t *frame) { u32 *to_next, *from = vlib_frame_vector_args(frame); u32 n_left_from = frame->n_vectors; u32 next_index = node->cached_next_index; u32 ...

这段代码是一个负载均衡的函数,用于在VPP(Vector Packet Processing)框架中实现数据包的负载均衡操作。

函数定义部分声明了函数名和参数类型。参数包括一个指向vlib_main_t结构体的指针 vm,一个指向vlib_node_runtime_t结构体的指针 node,以及一个指向vlib_frame_t结构体的指针 frame

接下来是函数体部分:

  1. 定义了一些局部变量:
  • to_next: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缓冲区
  • from: 指向当前节点缓冲区传入数据包的指针数组
  • n_left_from: 剩余需要处理的数据包数量
  • next_index: 当前节点连接到下个节点的索引值
  1. 通过调用vlib_get_next_frame()获取下一个帧,并将相关信息保存到局部变量中。

  2. 在主循环内部使用两个嵌套的while循环来处理每个数据包:

  • 内层循环首先设置当前数据包要发送到哪个接口,并更新相关流信息。
  • 根据当前流信息进行接口索引、缓冲区标记等更新操作。
  • 将当前数据包添加到输出队列中。
  • 更新计数器并继续处理下一个数据包。
  1. 处理完所有数据包后,通过调用vlib_put_next_frame()将下一个帧返回到主线程。

  2. 最后,通过调用vlib_node_increment_counter()增加计数器值,并返回处理的数据包数量。

总体来说,该函数的作用是实现负载均衡操作,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按照一定规则分配给不同的目标接口进行发送。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dn.0voice.com/?id=2970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3007537140

上班时间: 10:30-22:30

关注我们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