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是一个对网络模型中各层协议作用的清晰对比。我们将以广泛使用的 TCP/IP五层模型 为框架进行阐述。
网络模型各层协议作用对比总览
| 层次 (Layer) | 核心职责 | 关键协议举例 | 数据传输单位 | 地址标识 | 作用比喻 |
|---|---|---|---|---|---|
| 应用层 (Application) |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接口 - 定义数据格式和语义 - 用户交互与业务逻辑 |
HTTP, HTTPS, FTP, DNS, SMTP, POP3, MQTT, WebSocket |
报文 (Message) / 流 (Stream) |
无特定地址 (使用主机+端口) |
写信的内容 (用什么语言写、写什么) |
| 传输层 (Transport) |
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 进程间通信(端口到端口) - 可靠性保障、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
TCP, UDP, SCTP | 报文段 (Segment) - TCP 数据报 (Datagram) - UDP |
端口号 (Port) |
信封的收发人姓名和房间号 (确保信送给具体的人) |
| 网络层 (Network) |
提供主机到主机的逻辑通信 - 逻辑寻址(IP地址) - 路由选择与分组转发 - 跨网络传输 |
IP, ICMP, ARP*, OSPF, BGP, RIP |
数据包 (Packet) |
IP地址 (IPv4/IPv6) |
写信的收寄地址(邮编) (决定信走哪条路、送到哪个城市) |
|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
提供相邻节点间的可靠传输 - 物理寻址(MAC地址) - 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 -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
Ethernet, PPP, VLAN, 802.11 (Wi-Fi), MAC协议 |
帧 (Frame) |
MAC地址 (Media Access Control) |
邮递员在一条街上送信 (确认具体门牌号,检查信封是否破损) |
| 物理层 (Physical) |
在物理媒介上传输原始比特流 - 定义电气、机械、功能和规程特性 - 比特编码与同步 |
Ethernet, USB, Bluetooth, DSL, IEEE 802.3 (线缆、光缆、无线电波) |
比特流 (Bit Stream) |
无地址 | 送信的公路、铁路或飞机航线本身 (负责把0和1的信号实际传送过去) |
*ARP协议的归属说明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介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的“骑墙”协议。它的功能是将网络层的IP地址解析为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因此它同时依赖于两层的信息。
OSI七层模型 vs. TCP/IP五层模型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这里简单对比一下两种模型:
- OSI七层模型是一个理论模型,将应用层细分为:
应用层: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接口。表示层:负责数据加密、压缩、转换(如SSL/TLS可视为在此工作)。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如RPC、NetBIOS)。
- TCP/IP五层模型是一个更实用的工业标准,它将OSI的最上面三层(应用、表示、会话)合并为了单一的
应用层。
总结与协作流程
封装过程(发送方): 数据从应用层开始,每向下经过一层,就会被添加一个该层的头部(和/或尾部)信息。这个过程叫封装。
用户数据 -> HTTP头+数据 -> TCP头+数据 -> IP头+数据 -> Ethernet头+数据+尾 -> 比特流-
*解封装过程(接收方)*:到达目标后,设备从物理层开始,逐层向上剥离头部,每一层读取并执行该头部中的指令,最终将原始数据交付给正确的应用程序。
核心分工:
- 上层(应用/传输):关注的是”内容”和”最终送达”。(“What” and “Who”)
- 下层(网络/链路/物理):关注的是”路径”和”如何传送”。(“Where” and “How”)
通过这种分层结构,各司其职,使得网络的设计、故障排除和协议更新变得模块化和更加简单。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