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设计可以提供更灵活的流量控制,因为它通过调整数据包长度和请求令牌的方式来实现带宽限制。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其灵活性。
假设有一个上行链路的带宽是100 Mbps,我们希望对该链路进行限速,以确保不超过50 Mbps的传输速率。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guaranteed_scale 参数为 17,即左移 17 位。这意味着每个数据包的长度将乘以2^17,相当于增加了128 KB(1024 * 2^17)的大小。通过增加数据包长度,我们可以减少发送数据包的频率,并有效地限制带宽。
然后,设置 token_req_scale 参数为 10,即左移 10 位。这意味着每次请求令牌时,请求数据包的长度将乘以2^10,相当于增加了1 KB(1024 * 2^10)的大小。如果桶内令牌不足,则会根据需要自动调整请求数据包长度,并再次请求令牌。这样,在网络拥塞时可以适应更小尺寸的请求数据包,在网络畅通时可以适应更大尺寸的请求数据包。
通过这种方式,在保证一定带宽需求的同时,还能够灵活地调整传输速率和控制延迟。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这两个参数的值,以达到更好的流量控制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实际场景中可能还涉及其他因素和算法来综合考虑带宽、延迟和吞吐量等方面的需求。
内容由零声教学AI助手提供,问题来源于学员提问